王总转过头来,对我说。
“安夏,这次,你利用时装秀和模特大赛,是打出了我们公司新产品的品牌影响力,这才使我们公司的新系列内衣在上市前就有了充分的保障。从这一点也充分的看出,一个好的策划方案,就是一个好营销的最基本保证。”
“安夏,王总拿出来的计划,是想再增加我们原来计划的生产量。现在,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对我们这一系列上市的内衣品牌很看好,在各地都受到了顾客的喜爱,特别是年轻群体。你认为呢,在我们的生产量上,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调整?”
“苏总,销售上的事情是王总负责,我对销售这一块也不是太懂,你让我说,我——”
“我只是想听听你的看法。”
“对啊,安夏,你也说说,我们这次新产品上市,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,我们是不是应该在生产量上做一个重新的调整呢?”
“王总,我对销售不是很懂,随便说说,希望你也别介意。我说的,也只是我的个人看法,具体销售上面的策略,还是你们领导的事。”
“你说说,就当是一个局外人,我们就听听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。”
“对,你就按照你的想法,说说。”
“我的意思,生产量不能扩大,反而应该适当的缩减。”
“说说你的看法。”
“一个市场,任何一个商品,都是有供求关系。当我们的供大于求的时候,商品就会贬值,价格就是下调,甚至可能会变成低价的产品。当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,我们的产品就会永远受到经销商的欢迎。越是产品紧张,他们就会越觉得珍贵,大家就会觉得这产品越稀有。只有当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时候,顾客的购买就越是强烈。这会儿,再加上销售商的推波助澜,产品的含金量就会提高,商品的价值也就提高了。一个产品只有在这样的竞争中,才会形成品牌影响力,才会创造出品牌来。不错,现在我们的产品刚上市,市场反应很好,经销商也想趁此机会多卖,但如果我们没有控制的去满足净销售的货源,短期来看,我们公司是在赚钱,销售是在上升。但这样的成绩,能够保证多久呢,过不了几个月,销售成绩就会一落千丈。甚至,我们的畅销产品也会变成廉价商品来处理。我们要做,就要做到供不应求,让经销商觉得我们公司的货都很畅销,这样,才能把这个品牌永远的保持下去。”
我说完了这番话,偷偷地看着王总和苏总的表情,想看看他们的心思,到底是怎么想的。
“王总,你觉得安夏说得有道理吗?”
王总想了想,说。
“我只是担心,我们会错过赚钱的机会。现在我们的产品刚上市,就迎来一个抢货,说明经销商是冲着我们选在产品宣传的影响力来的。要是我们放过了这个做大销售量的机会,是不是有点可惜?”
“王总这么分析,从短期来看,我们的产品是会达到一个销售的高峰期。可是,这样的高峰期会伴随着货源的充足,很快就会掉下来,就像刚才安夏分析的那样。任何一个商品只要达到了供不应求的时候,价格和市场就会进入到萎靡状态。到那时,我们的产品就会连最基本的销售量都保不住。”
“苏总,我是担心,如果我们缩减生产量,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总体销售成绩。”
“王总,我给你举一个例子,就是利用了销售供不应求的策略,他们这几年来,这个产品一直保持着当年的销售量。在价格上,也逐步在上调,没有出现价格回落的现象。”
于是,我给王总列举了一个电器产品的例子,来验证一个新产品上市,如果保持市场稳定的重要性。
“王总,这件事情我们再下来开一个会议,你看怎么样?”
“那好吧,安夏提出的想法,我也会考虑。”
“好的,你先忙去吧,我和安夏谈一点事情。”
王总起身离开了,我看得出来,王总对我刚才说的那一番话,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同。只不过,他是主管销售的领导,就算是我说得有道理,他也不会当着苏总的面,来同意我提出的观点。毕竟,他有自己的面子,他也不会让自己在公司的领导面前,显示自己的无能。
就算他会采纳我的建议,我想,也不是现在这个时候。最起码,他会找一个借口,来证实我的建议是可行的,是值得这么去做。
刚才王总离开时,那犹豫的表情里就已经说明,他开始动摇了他自己提出来的这个销售方案。
“安夏,我比较赞同你刚才提出来的这个观点。我们现在的新产品已经在形成品牌,只要我们再在销售上增加一点策略,这一款迷你型内衣系列就会形成品牌竞争力。到时,我们的销量不但不会下降,反而会上升,这就是形成品牌以后的带动效应。”
“苏总,呵呵,我们真是心有灵犀啊,你和我的想法完全一样,我也是这么认为的。”
“你这些经验,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啊?”苏雅看着我,微笑地问道。